北投光明路上有一些日治大正年間整建的洋樓,部分甚至留下了華麗的山牆,可惜許多間立面隨持有人易主已經改建,或被商家招牌燈箱所覆蓋,暫時難以一窺洋樓完整面貌。這間路易莎咖啡進駐在原本的「孫盛發」商號,這座近百年的古厝於1960年代曾作為皮鞋店,後續也改賣童玩、飲料雜貨,但建築立面大致完好,咖啡店進駐後盡可能保留並展現老屋原貌,成為這些新進駐店家中的特殊案例,也是該品牌第一間運用古厝經營的門市。
➡️ 看更多介紹 ⬅️
[台北] 樓梯好陡 Steep Stairs
鄰近寧夏夜市附近的「樓梯好陡」位於建築二樓,有些隱密更像是城市秘境,入口僅一座窄梯的寬度。窄樓梯頂端連接到老房子的二樓,眼前是一座幾乎未經改裝過的空間,店主為了呈現老屋原本的模樣,選擇不將隔間牆拆除擴大使用範圍,反而保留原本的房間作為包廂,而包廂外的座位區則是妥善的運用加法,擺上小學課桌椅與床板釘成的長桌,書架上則放著世界各國的旅遊書籍與店主在各國旅行的照片。
➡️ 看更多介紹 ⬅️
[台南] 太康壹壹参
2015年由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人成立「太康壹壹參」,這群人負債租下荒置多年的嘉南農田水利會的閒置工作站,希望找回工作站昔日為農民服務的功能,以此為基地舉辦多項與農民相關的課程與活動,並協助有機小農們推廣行銷、尋找通路與銷售,讓農夫們可以專心生產讓消費者安心的蔬菜水果。
➡️ 看更多介紹 ⬅️
[日本] 尾道紀行 vol. 5 – 台日近代建築對談 @ 松翠園
松翠園位於尾道火車站正上方,這棟依山而建的旅館,曾以瀨戶內海的新鮮魚貝料理號召來客,尤其位在旅館上方的大廣間(大宴會廳)更是坐擁居高遠望的美景。可惜的是,旅館於2010年休業,成為尾道市的廢棄空屋。空屋一旦不用,人們對其記憶也會跟著消失,我們詢問了一些當地居民,在休業的這八年間,很多人已經遺忘了這裡,目前團隊正計畫先修復宴會廳的部分,未來要作為提供集會或公開活動租用。
➡️ 看更多介紹 ⬅️
[日本] 尾道紀行 vol. 4 – 見晴亭 & 尾道高第屋
富庶的戰前時代,尾道因鐵路與火車站的開通而晉升陸運交通的必經樞紐,帶來更多商機與財富,也使居民生活品質更加提升,進而在山坡上興建了許多當時少見的和洋混合風格的別墅與茶屋,不過戰後經濟重心轉移造成人口流失,這些華宅變成空屋,並因時間流轉而荒廢,所幸透過尾道空屋再生計畫的努力,已替許多空屋重新找到利用價值。這次受「尾道空屋再生計畫」的邀請來到尾道進行一場台日建築對談。講座前一天,他們很熱情的為我們安排了一場尾道建築導覽之旅,除了跟我們介紹前述幾個空屋再生案例,也帶我們走上尾道後山,探訪以前富人家們的高級別墅茶屋。
➡️ 看更多介紹 ⬅️